全新 Nike Joyride 緩震系統由許多個 TPE 緩震顆粒構成
一雙跑鞋優秀與否,很多時都由其中底的緩震、回彈等性能中反映;
然而當大部份跑鞋都朝着更快、更強、更遠三大基本概念而設計之下,
還有供跑手選擇的「第4方案」嗎?
Nike Joyride的出現,正是一次跑鞋設計的「破局」。
超火熱款 Nike Joyride
Nike Joyride 緩震科技能夠帶來獨特的穿著感受就像在踩在泡泡上一樣。
Nike Joyride的研發經歷了反覆運算測試。
在測試了大約150種材料後才最終確定使用TPE材料來打造Nike Joyride緩震顆粒。
緩震顆粒艙的設計能夠防止緩震顆粒在足底過度移位,引起足部不適。
對於不同版本的Nike Joyride產品,設計團隊都對緩震顆粒艙的分區進行了調整。
緩震顆粒均勻分佈在緩震顆粒艙內,且與分區調整一致,能更好地適應跑者步伐。
(例如,假設跑鞋中大約共有8000顆緩震顆粒,約50%的顆粒會覆蓋腳跟區域,
而約5%的顆粒會分佈在腳尖處以提供緩震。)

兒童鞋款
具有兩個緩震顆粒艙,專門針對青少年運動員的獨特需求而設計。
Nike Joyride 緩震中底有助於帶來最大程度的衝擊保護力,
而彈性鞋面則可最大幅度地減少穿脫麻煩。中足固定帶適應各種運動類型,提供足部保護作用。
運動生活鞋款
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具有橡膠孔眼設計和能夠帶來穩定性的獨特鞋面。
設計上的調整使腳部得到穩固保障,再加上三個緩震顆粒艙的超級舒適配置,
這款 Nike Joyride Setter 稱得上是 Nike Joyride 家族中的高性能代表。
不同區域緩震顆粒艙的大小設計源自於足底各部位在運動時與地面的接觸方式。
例如後跟位置的緩震顆粒艙相對較大以增強緩震,
而足尖位置的緩震顆粒艙設計是為了促進跑步時的平穩性。

Nike於上海舉行新跑鞋Joyride的發佈會,邀請大中華地區的傳媒與influencer出席並親身測試,
了解這種新技術。席間亦找來負責項目的Nike資深產品經理William Moroski(後稱Will),
解說他和設計團隊開發Joyride的理念,尤其是Will本身也是跑手,
兼牛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畢業,這樣一款「更輕鬆」跑鞋的念頭,多少跟他的跑步經歷有關,
他說:「雖然現在的確跑少了,但我有20年一直參與田徑和越野跑運動,
後來到了牛津讀書亦堅持。作為跑手,不斷經歷傷患可說在所難免,
再精英的跑手都要懂得收放,需要減輕雙腿負擔,回復跑、慢跑時輕鬆一點,
好好保養自己。如果我那時候便有一對Joyride,我想我可以跑得更好。」
如何製作一款令人「跑得更輕鬆」的跑鞋,成了新方向。
事實上,Will在日常生活間亦觀察到部份跑手的習慣,例如有普通道路和草地擺在眼前,
不少跑手都會選擇跑草地,減輕步伐間的衝擊,沒有那麼「傷腳」;
又或者,當一個人赤足行走時,總是在沙灘上行走最舒適,
因為沙粒會隨腳步的動作散開,本來由人體承受的壓力,得以在沙地流動中四面八方延展,
成為天然的緩衝系統。一雙觸感像草地和沙地的跑鞋,就是「跑得更輕鬆」的答案?
當然不,Will補充說:「沙地會於人腳着地時流動,但只能緩衝,卻沒回彈的效果,
長遠來說還是很累的。我們要製作的是既有流動特性、又有充足彈性的跑鞋,每一步都清脆利落。」
這樣便萌生了將上千顆粒放於中底,在跑鞋內模擬出Nike稱為「多重空間位移」(multi-dimensional displacement)現象的念頭。

理論上,由於顆粒之間充滿空氣,當受到擠壓,自然會有reaction的反彈力量;
但實際上,怎樣的顆粒才能做到這樣的回彈反應?如何的結構才防止顆粒過度移位?
種種因素皆直接影響跑鞋的結構和壽命,這才是研究團隊設計和測試時要下苦功之處。
單是顆粒物料,都已測試了大約150種材料,最後才決定使用TPE泡綿製作,
平衡彈性、穩定和流動的要求;放置緩震顆粒的中底艙結構,
研究團隊亦參考腳掌着地時受壓部位的分佈,調整分佈的比例,約50%的顆粒覆蓋腳跟區域,
只有5%的顆粒分佈在腳尖位置作緩震之用。
另一個特別之處是,為使跑手感受到「位移」,Joyride鞋體內沒有鞋墊的設計,
腳掌與顆粒間只有一層薄薄的纖維,跑手是真正感受到顆粒在腳下移動,穿上的腳感,
市面上確實沒有任何類似的中底系統可比較,簡單形容就像「踩在幾個高彈力的豆袋上」,
是一種全新的跑步體驗,這一點在下一篇的測試報導中再詳談。

此外,由於Nike亦看中Joyride時尚與性能上的可塑性,
除了跑鞋之外,亦會推出Joyride NSW Optik、Joyride NSW Setter等休閒鞋款;
據Will透露,Nike想過將Joyride技術應用到其他運動項目的鞋款上,
研發團隊正在開發兩個使用Joyride的款式。
但無論如何,8月1日Joyride Run Flyknit便會率先上架,到時自己再測測吧。

從網上看到Joyride的圖片時,看見那些由密密麻麻顆粒組成的中底結構,
第一個時間的觀感就是:「唓!不就是adidas Boost的變奏罷了嘛!」
然而當我參與了發佈會,聽過負責項目的Nike資深產品經理William Moroski解說,
這種誤解立即一掃而空,而且更覺得,Joyride甚至有機會承襲上世紀Air Sole,
在改變了運動鞋中底設計思維的系統後,一個屬於本世紀的代表設計。

簡單解說Joyride的基本概念,大家看到那個充滿顆粒的中底,
其實不是一塊融合了的整體,它是幾個注入了大量TPE泡綿顆粒的膠囊,每一粒顆粒都是獨立的。
這種中底會因應腳掌着地時受壓,顆粒就像沙粒一樣向四面八方延展流動。
不同的是,TPE泡綿本身的彈性及膠囊中的氣壓結構,令這些顆粒在緩震壓力後,
不會像沙一樣分散,而會向施壓方向回彈,如是者不斷重複,
減少跑手的衝擊和壓力,達至跑步更輕鬆的效果,
這就是Nike稱為的「多重空間位移」(multi-dimensional displacement)現象。
看完新球鞋的介紹是不是心動想馬上購入一雙呢?
但又覺得沒有閒錢可以花,別擔心! 加入推薦讓你發發發,
一鍵下注單,不管是吃完飯、洗完澡,甚至睡一覺起來,
只要坐等獲利就好,不怕你贏錢,優惠都放著等你來領取!